
名师走进直播间,让我们从名师的角度,了解实践性教学。
本期名师
李霞老师是中华中学英语高级教师,深耕高中英语教学二十余年,以“扎实的学科功底+温暖的育人理念”深受学生喜爱。
南京市中华中学始于1899年,是南京百年名校,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、高品质示范高中立项学校。师资雄厚,教学质量顶尖,课程多元,德育、国际交流成果突出,是南京市民心中的金牌学府。
展开剩余91%本次采访旨在通过一线教师的视角,探讨高三英语学习的核心策略、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、德育渗透的方法,以及教育生涯中难忘的故事,为师生、家长提供有温度的教育参考。
很多人提到高三英语就觉得“难突破”“提分慢”,作为带过多年高三的“老教师”,您对学生和家长的第一句建议会是什么?
我的第一句建议是:别慌,把高三看作一次查漏补缺的“系统升级”,而不是一场只靠冲刺的百米赛跑。
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高三英语难突破,是因为陷入了“盲目刷题”的误区,以为做得越多越好。其实,高三的核心不是学新知识,而是把过去两年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。
就像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强调的,英语考查的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,而不是孤立的语法点或单词。这时候,分析错题比做新题更重要,总结规律和运用规律比重复练习更有效。每一道错题都是一个“漏洞”,补上它,你的系统就更强大一分。
高三英语与高一高二相比,最大的差异是什么?学生在心态和学习方法上需要做哪些调整?
高三英语和高一高二最大的差异在于,它不再是看似零散知识点和单一语篇的学习,而是对所有知识的系统性整合、综合运用和应试能力的全面提升。
简单来说,高一高二像是在搭积木,一块块学习单词、语法句型和语篇;而高三则是要用这些积木,快速、准确地搭出指定的复杂模型,并主动运用到剖析或者构建需要高阶思维的多语篇中,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挑战、有难度的综合试卷。
针对这种差异,学生需要在心态和方法上做出以下调整:
心态调整
01从"学会"到"会用"
不能满足于"我背过这个单词"或"我懂这个语法",而要问自己"我能在阅读中快速识别它的作用吗?能在写作中正确使用它吗?"
02接受不完美
高三模拟考很多,分数有起伏很正常。把每次错题都看作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,而不是对自己的否定。
03保持节奏,拒绝焦虑
不要和别人比进度,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扎稳打。盲目跟风刷题只会打乱节奏,增加焦虑。在错题或者复习中收获一些小确定并转化为小确幸、小成就,不仅能延时快乐,还能促进系统化复习的可持续进行。
学习方法调整
01从"广撒网"到"精准打击"
减少无目的的海量刷题,转而进行专题突破。比如,集中一周攻克阅读理解的推理判断题,或集中训练观点表达类的应用文写作。
02建立个人积累本
这是每个孩子最高效实用的个性化定制复习资料库。可以是错题归类整理,系统性分析错因,可以是话题类整理,还可以是阅读技巧的归纳和演绎。
03整套限时训练
每周进行一次完整的英语试卷限时模拟。这能帮助学生适应考试节奏,提升答题速度和时间分配能力。
针对高考英语的几大板块(如阅读理解、完形填空、写作、语法填空等),您认为学生最容易失分的环节是什么?高三复习时该如何针对性突破?您在教学中会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高效积累并运用词汇?
我认为学生最容易失分的环节是阅读理解,因为部分学生会主观臆断或者过度推断。
针对性突破最重要的是:精准把握高考命题特征,实施靶向训练。
近几年新高考I卷阅读理解题材聚焦低碳环保、教育改革、城市规划等前沿议题,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,深层理解题占比逐年提升,今年更是达40%,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。
因此,教学中可多训练学生对复杂信息的结构化处理能力,多做思维建模,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解题思维链:比如对于“问题—解决类”文本,我们在阅读语篇时可快速找到文本呈现的问题是什么,产生原因有哪些,怎样才能一一解决问题,目前在解决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有哪些,专家评价又如何等。
高效积累并运用词汇的方法
词根词缀记忆法:掌握常见的词根、前缀和后缀,通过拆解单词理解其含义和构成逻辑,这样不仅能记住当前单词,还能举一反三,推测出同族词的含义。
语境记忆法:将单词置于具体的句子、段落或文章中记忆,结合课文例句、阅读主题语篇等方式,理解单词的含义、搭配和用法,还可以尝试用新学单词对指定主题进行造句和短文写作。
多感官协同记忆法:调动视觉、听觉、动觉等多感官参与记忆,如在读后续写的创作中,营造出所描绘场景的画面等,加入适切的、生动的、高级的表达,全方位刺激大脑,加深记忆印象。
高三复习课易陷“刷题-讲题”的循环,您的课堂如何避免枯燥,让学生保持参与感?面对英语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,您会采取哪些差异化教学策略?
针对高三复习课的枯燥问题和学生水平差异,我会从课堂设计和教学策略两方面入手,确保每个学生都尽可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。
如何避免“刷题-讲题”的枯燥循环
01变“被动听讲”为“主动探究”
我会把讲题变成“侦探破案”。比如,对于一道深度思维考查的阅读理解题,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为何选某个选项,更多是激发学生去探究为何另三个选项不合适,这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考点,还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和思辨能力,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。
02融入“情境化”和“生活化”元素
讲解某些阅读理解语篇时,我会链接一些相关话题的教材语篇,强化情境,唤起学生已知以及对同类语篇架构的熟悉感,让孩子的获得感得到满足;
讲解应用文写作时,我会结合身边正式正规的应用文体(如校园网上的通知、征文、演讲稿等)或热点推送(如论坛热门话题探讨、融合课堂实例等),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,也利于引导学生用英语得体正确地表达。
如何应对学生英语水平差异
01实施“分层任务”和“个性化目标”
例如,布置弹性作业:同样的写作练习,基础生可以仿写范文,中等生可以在范文基础上修改创新,优等生则要求独立创作并使用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。
02利用“小组合作”和“同伴互助”
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混合分组共同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,促进互助互学。
03提供“一对一”的针对性反馈
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,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,指出具体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。这种个性化关注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重视,增强学习动力。
作为南京市三八红旗手,您又是如何以德育渗透,“教知识”更要“育人心”?您又是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?
利用课堂活动渗透德育:中华中学非常重视各种融合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,我会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、角色扮演等活动,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、沟通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。如配合高一时学校组织的课本剧展演活动,帮助学生进行英语戏剧排演,学生们需要共同排练、互相配合,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。
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: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。我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,做到诚实守信、关爱学生、敬业奉献。其实,中华中学全体教师们在德育工作中所展现出的崇高职业道德风范,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。
关注学生个体差异: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,我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,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;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,我会引导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,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。
能分享一个让您印象最深的学生案例吗?这个故事中,您做了什么?学生的变化给您带来了怎样的触动?
今天要分享的小故事主人公叫小宇:
当年的他安静内向,成绩优异,父母是菜市场杀鸡宰鸭的外来务工者,终日忙碌,与他的交流只有睡前一句“作业写完了吗”和每月的生活费。小宇像墙角的野草,沉默地独自生长。
高三某天,小宇情绪爆发。同桌不小心碰掉了他的笔记本,他突然掀翻了课桌,嘶吼着“别碰我的东西”,眼神里满是惊恐和愤怒。大家担心他有暴力倾向,不敢靠近。看着小宇被孤立,蜷缩在教室角落的背影,我很心疼。一天晚自习,我把他带到办公室,给他点了杯热饮,他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:父母永远在忙碌,他讨厌菜市场的味道,他不知道怎么跟同学聊天,觉得自己像个“多余的人”。看着可怜的孩子,我下定决心要帮他!
于是我联系了小宇妈妈,简单交代了他的情况,妈妈着急得直掉眼泪,却又很无助。出乎我意料的是,几个家委妈妈在得知小宇的情况后都主动提出要帮忙。我们一起商量,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向阳的单室套,租金由我和几位妈妈分摊一部分,剩下的部分小宇妈妈承担。
搬家那天,几个家长带着孩子来帮忙,有人给他买了新被子,有人送了他喜欢的篮球,我记得他就站在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,第一次露出了腼腆的笑容。周末,男生们拉他加入篮球小组,陪他骑行感受自然,他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。学习上,各科老师都低调地关注他。细心的解答,嘘寒问暖,及时鼓励。
最终,小宇考上省内211大学,本科期间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。那年他来看我,眼里含着泪,笑容却无比灿烂。那个曾在菜市场角落微弱的光,终于被我们一起点亮。某一年,他在卡片里写:“是你们让我知道,我不是一个人。”而我想说,其实,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多一份关爱,就可能照亮一个孩子的一生。
您一直坚持在高中英语教育一线,那么请您总结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。
“用爱温暖人”,这也是我中华中学一贯秉承的教育理念,还是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。它体现为勇于担当的大爱,也体现为教育公平的博爱,还体现为无私奉献的关爱,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与被呵护。促进家校共育。
都说,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而“爱”,就是背后那股最温柔也最强大的力量。
最后,想对即将进入和正在经历高三的学生说一句寄语吗?对家长在英语学习支持方面,您有什么建议?
对学生的寄语
高三不是一场孤独的马拉松,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远征。别被"冲刺"的口号吓倒,把每天的努力都看作是为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。稳住心态,扎实用功,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。
对家长的建议
在英语学习上,您的角色不是“监工”,而是孩子最坚实的"后盾"和"伙伴"。
1)多鼓励,少施压: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,而不仅仅是分数。一句"今天辛苦了"比"你怎么又错这么多"更能给孩子力量。
2)相信老师,多沟通:如果对孩子的学习有疑问,及时和老师沟通。我们是同盟军,共同的目标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。
《南京教育之声》栏目
播出平台:《南京新闻广播》、《江苏教育频道》
教育之声,畅谈教育,欢迎走进直播间。
编 导:杨老师 何老师
邮 箱:njjyzs@yeah.net《教育之声》
新媒体部编辑:吴老师
美 编:黄老师
以上图文、视频、音频均为《教育之声》栏目组自主拍摄和制作配资平开户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转载需注明出处。
发布于:江苏省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